足协和中足联“打架”:给你七天没反应,评议报告直接出手_米特里_比赛_判例
第24期裁判评议报告总结了来自近期中超和中乙联赛的8个判例,令人意外的是,其中出现错漏判的案例竟然有两个,而且都发生在中超赛场。尤其是判例五的情况,引发了更多关注,因为这一判例可能会导致足协和中足联在观点上出现分歧。
判例五指的是中超联赛第23轮浙江队对阵津门虎的比赛,这场比赛原定于8月30日进行,后调整至8月20日。比赛第65分钟,浙江队20号球员米特里策用手臂击打了津门虎4号杨帆,当值主裁判没有吹罚犯规,视频助理裁判(VAR)也没有介入。评议报告显示,对于这一判例,评议组内部未能达成相对一致的结论。后续他们征询了国际足联裁判讲师的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米特里策的击打行为被认定为严重犯规,应当直接出示红牌,VAR应当介入判罚。换句话说,主裁判和VAR在这次判罚中均出现了失误。
这份结论引起了外界热议。过去也有类似案例,评议小组内部意见不统一时,通常会咨询国际足联讲师,再将其意见作为最终结论写入报告。这次情况“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首先,国际足联讲师的意见是否就代表最终的绝对正确?单就判例五来看,评议组内的分歧非常明显,而任何认真看过比赛视频的球迷都会注意到,米特里策的击打动作是明显的故意行为,直接导致杨帆眉骨开裂,双手捂脸时满是鲜血,赛后不得不去医院缝针。可以想见,评议组内部的争论应当十分激烈,否则也不会特意咨询国际足联讲师。问题是,持不同意见的专家是否真正认可最终结论,还是迫于权威被迫接受?这种几乎完全依赖国际足联讲师意见的做法,是否会影响裁判组独立判断,值得深思。
其次,足协与中足联的处理节奏似乎也存在脱节。虽然评议报告在8月27日晚发布,但截至8月29日凌晨,中足联仍未公布对应的处罚决定。根据《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纪律与道德准则》第54条,类似严重犯规应至少追加停赛一场并罚款。如果中足联不及时做出处罚,就可能给人留下态度模糊的印象。毕竟足协的报告已经认定米特里策应被罚下场,如果中足联迟迟不行动,就可能影响后续比赛的公平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判罚甚至可能影响到联赛的保级形势。虽然浙江队和津门虎身处积分榜中游,胜负对他们影响不大,但若米特里策因停赛缺阵,浙江队在对阵梅州客家或长春亚泰的比赛中可能丢分,从而影响保级竞争的走向。实际情况是,米特里策参加了第24轮与梅州客家的比赛并有关键表现,帮助球队获得了宝贵积分。如果赛后能及时追加处罚,或许比赛结果就会不同。
综上,这次裁判评议不仅反映了裁判执法的问题,也暴露出足协与中足联在信息沟通、处罚时效方面的协调不足。如果最终导致保级球队失去原本应得的公平机会,赛季结束后回过头来检视这些细节,将会发现这一系列处理的不及时、不果断,确实给部分球队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