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如愿用板凳厚度拿下三分,但阿尔特塔真能用好埃泽吗?
艰苦的国际比赛日过后,阿森纳的优势该展现出来了。
此役面对刚刚换帅的诺丁汉森林,哪怕萨卡、哈弗茨和萨利巴这几位此前就已经高挂免战牌,但阿森纳还是能够派出不少优秀的球员,比如这个赛季在进攻端引进的三名球员,这场比赛便全部得以首发。
很显然,阿尔特塔和球队要解决的,包括要发力的时段,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阿尔特塔能否根据全新的球员来改进战术的时候。
两个结果,都不太让人意外。
面对本赛季变动不小的诺丁汉森林,阿森纳在主场作战还是有着不少的信心,所以从开局阶段开始,阿森纳就在诺丁汉森林掌控住主动权,并且早早利用定位球开始施加压力:
这一点,已经变成了阿森纳的固有特点。
在具体的战术当中,此役阿尔特塔让卡拉菲奥里进行内收,从而在后场形成了3-2站位:
来到前场之后,相较于埃泽所在的左路,反倒是马杜埃凯主打的右路,在阵地战打出了更多的直接威胁:
这名球员就是这样的特点,细究下来技术精度有很多的粗糙之处,但确实身体素质不错,有爆发力,也有上肢力量来固定优势,所以一般的边后卫在一对一防守时的确会吃亏。
相较之下,埃泽在左路的发挥就有一些局限,在不少场景当中,可以看到他和队友之间的联系还有需要进一步熟悉的时间:
所以,上半场他的发挥反而需要依托从右路打来的转移球,埃泽得球之后内切,这才是他的舒适区:
所以,问题实际上出在他的技战术风格。
埃泽和马杜埃凯有着非常清晰的不同,他的技术精度更好,但爆发力不及马杜埃凯,所以后者打边锋更为合适,但埃泽更适合多拿球,进入中路之后分配和决定进攻线路。
就像在水晶宫那样,马特塔突前制造空间,萨尔提供跑动和速度能力,具体的进攻该怎么打,就应该交给埃泽来决定。
然而到了阿森纳,埃泽显然就不具备这样的球权比重了,至少在来到球队的第一场比赛,他肯定没有。
哪怕厄德高受伤下场,恩瓦内里入替,小孩一顿带球,埃泽也只能是在旁辅助的角色:
虽然这一侧的进攻效率不及右路,但在主场,阿森纳还是率先通过右路的进攻,制造了产生进球的定位球机会:
之后的界外球进攻里,诺丁汉森林几乎没有对导致丢球的防守问题予以紧急改正:
而在右路和中路相继打开之后,埃泽也就有了通过节奏变化进行一对一的机会:
丢球之后,森林自然选择反扑,虽然在上半场末段,吉布斯-怀特和中锋打出了不错的传切配合:
但森林从开场以来,真正能稳定打出机会的方向,其实就在自己的右路:
这里当然有着诸多球员和区域之间配合不畅的问题,但刚好是埃泽所在的这一路,包括第40分钟这次埃泽奋力回防:
还是不得不让人担心他在阿森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阿尔特塔治下的未来。
客观来说,虽然森林在上半场只丢一球,丢球之后也有一些回应,但两支球队在战术能力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波斯特科格鲁到队不久,但克里斯-伍德作为上赛季的战术关键点,对于对方中卫的有球压制效果已经没了,加上埃兰加的离队,让森林的进攻速度下降得很清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在客场打出上赛季的战斗力也不现实。
更何况折损了穆里略,后卫线的能力降低,让他们在下半场一回来,就用失误为埃泽送上了在首秀建功立业的机会:
此球一进,森林更是没有了包袱,开始尝试全力从右路打出机会,也确实形成了一些威胁:
但阿森纳的反击也有了理论上的空间:
加上马杜埃凯这一侧优势明显,在轮转和换位的情况下,形成的进攻威胁还是相当清晰:
于是在一系列的优势累积下来,加上换人带来的战斗力延续,阿森纳在第79分钟打进第三球:
从而以3-0的比分轻取诺丁汉森林。
对于阿尔特塔来说,这显然是一场意义很重大的胜利。国际比赛日之后,往往是强队比较脆弱的时候,但阿森纳这个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补充板凳厚度,于是在主力已经开始受伤的大背景下,阿森纳利用板凳厚度拿下了比赛。
如此看待这场比赛的胜利当然没问题,马杜埃凯本身就应该被视为萨卡的替补,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打在左路,但埃泽和他还是有些不同,尤其是在萨卡缺席的时候,这名球员还是可以被信任一下,所以他和阿森纳的具体打法,都应该和今天有所不同。
就像埃泽在第57分钟和梅里诺的这次配合,由他处理球,其他人为他提供传球选择,这才是正确的思路,而且最好是从埃泽的外侧套边,从而让埃泽接近球门:
当然了,现在还谈不上线路这种如此细节的内容,因为阿尔特塔还是要学会避免将边路的进攻球员全部当作工兵,这才是首要的问题。
如果阿尔特塔还是如同使用马丁内利那样,将埃泽平庸地用成工兵,那埃泽的特点不仅会被浪费,还会因为防守不力而为球队带来新的难题。
对于今年志在冲冠的阿森纳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课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