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特福德3-1曼联:“输球就怪我的体系?”
本期内容,我们来关注一下曼联在对阵布伦特福德的这场比赛的细节内容。
通常来说,我们给出的一些预测性观点都不会是百分之百准确,也不会立刻得到应验,从而显得出现了谬误。
就像我们在过去的这个夏天,针对切尔西和马雷斯卡的一些观点。
然而我们确实没有想到,上一期内容最后提到的:“在曼联的现有能力下,任何一个细节没有做好,都可能会在几秒后遭遇难题,就像谢什科没有争抢前点,被对手解围出来,就可能会立刻触发曼联中场空虚,后卫能力不足的一系列连锁问题。”
在这场对阵布伦特福德的比赛,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当然了,触发起点和谢什科没有关系,而是源自达洛特、库尼亚之间的配合没有成功,传球出现了线路上的瑕疵,结果直接被布伦特福德打回来,便触发了后场的问题:
马奎尔在这次防守中的移动问题,包括造越位上的迟缓、回追时的吃力,其实不必多说,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了。
而从另一个视角的回放则能看得出来,作为门将的巴因迪尔在这次防守中也没有做得多好,在这次防守的过程中,他应该是全程都没有出禁区,在身前是马奎尔这种体型的后卫的时候,这一点首先就要画一个问号:
其次,就是面对马奎尔无力追上破坏的这种单刀球,巴因迪尔最后选择的防守位置在小禁区内,没有出击,自然无法尽力封锁对方的射门角度:
当然了,可能很多朋友觉得伊戈尔-蒂亚戈这脚球打得非常漂亮,直挂球门死角,换做旁人也很难能扑到:
是的,如果你站在小禁区里,面对这样一脚大力且刁钻的射门,再有能力也难免无能为力,但这一球应该站在小禁区里防守吗?
周日晚间,阿斯顿维拉也曾面对两次类似的单刀球,请看马丁内斯是否也是站在小禁区内进行防守的?
其实说句难听的,布伦特福德前锋打出这样一脚质量上乘的射门,运气因素要远大于实力因素,但凡巴因迪尔的站位稍微正常一点,伊戈尔-蒂亚戈有没有可能会将球打到门框的外侧?
请注意,这一球出现在比赛的第8分钟,出现在一周一赛的大背景下,牵扯不到体能问题,而且对手发起进攻的方式,只是一脚长传。
11分钟后,布伦特福德再起一脚长传,皮球尚未落下,你就可以看到德里赫特已经在一防二了:
他丢掉一点已经是错误,但在0-1落后,此后还和队友经历了布伦特福德多轮定位球进攻的压制下,出现失误并不奇怪。
但伊戈尔-蒂亚戈将球做给队友,后者一脚趟进禁区,已经有些大了,但马奎尔的爆发力少得可怜,启动近乎没有,让这一并不难补防下来的球还是被对手传了出来:
而在门前,巴因迪尔的表现是这样的:
整个过程中,达洛特则全程看球不看人,毫无对身后情况的防范意识,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
这就是曼联在对阵布伦特福德的这场客场比赛,不到20分钟便0-2落后的原因。
两脚长传进攻,跳过了曼联的中前场,直接将压力打到曼联的后卫线上,就丢了两个球,从后卫到门将,任何一环能够解决掉球,这两球都不会出现。
客场0-2的局面,都不会出现。
更不必说,马奎尔的问题早在比赛开始第2分钟的时候,就出现了苗头:
这一脚原本可以出给巴因迪尔,却被马奎尔踢出界外的球,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第一触,在身后对手逼上来之后,就没有了回给门将的角度:
也有可能是他根本就不信任巴因迪尔。
总之,顺足为左脚的卢克-肖都很奇怪,但顺足为右脚,稍微拨一些身体角度就可以用顺足会给门将的马奎尔不知道卢克-肖在奇怪什么:
以上三次关键球的处理,从后卫到门将的表现,你能想象在阿森纳、利物浦、曼城,甚至是一些中游球队的身上会出现吗?
可是在曼联,它就是出现了。
所以在这场比赛,我非常能够理解阿莫林的无力,尤其能够理解在这个时候还要被外界质疑为由于战术体系导致输球的无奈,三脚对方的长传都解决不好,哪还谈得上什么五四三。
尤其是战胜切尔西之后,大家刚刚在周中的训练课以欢乐和放松的心情,自以为做好了对对手的应对工作,却还是被如此简单地进攻击倒。
就像一张考卷,就算都考了零分,学渣也没有资格嘲笑学霸,因为学霸错误的原因和学渣完全不同,其他球队或许还能讨论一下公式是否使用有误,就像战术体系是否有问题。
连长传球都解决不好的话,曼联其实应该看看自己是不是能认准阿拉伯数字。
严格来说,这就是曼联在表面上的核心原因,因为这个教练也不行,那个教练也不行,那就到了该看看自己是不是行的时候了?
所以就像我们在赛后提到的,以马奎尔这样的表现,如果一定要留在曼联,就只能打替补。
在这个赛季,马奎尔确实是替补数据,联赛5次出场,2次首发,场均出场只有37分钟,确实不该苛责,但要注意,马奎尔在上赛季是曼联出场次数第二多的中卫球员,比约罗还多,只比出场最多的德里赫特少了2场。
这是替补数据?还是主力数据?
很多人也提到了,马奎尔就不应该被放置在这个需要他大幅移动的体系当中,但不打中卫,这个体重下的他能打边中卫吗?
不打三后卫,能打四后卫吗?
曼联不可能真的变成一支类似于莱斯特城的球队,不论对手,不论主客场,每场比赛都打防守反击,这是俱乐部和球迷都不愿看到的样子,所以早在滕哈赫第一年,马奎尔就已经被弃用,第二年尚未开始,就被剥夺队长袖标。
严格来说,在那时曼联就应该考虑送走马奎尔,但这件事情并未发生。滕哈赫下课,阿莫林入替,三后卫治下,马奎尔一度焕发新生,尤其是在上个赛季的对方门前,马奎尔做出了不少功劳,这都可以被看做是球员不畏打压,重获新生,时隔三年出场次数再次达到40次的励志故事。
可是,曼联怎么办?
OK,面对一位从未闹过事的英格兰球员,俱乐部可以展现出一些久违的人情味,可以让他在不愿离队的情况下一直留在曼联。
毕竟,球场上的某个环节很重要,但也可以用战术来进行位置上的互相掩护,后卫不行,中场或者门将尤其出色也能兜住一些底。
那么在这个夏天过后,曼联的中场或门将如何?
算上芒特,本赛季的曼联只有5名中场球员的储备。主力中场组合接近70岁,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征战明年世界杯的梅努还在争取外租离队,争取获得更多出场机会。送走奥纳纳,最后一天买进拉门斯,后者需要适应这是当然,但这就意味着曼联需要用二门来当一门了。
这一系列,是什么操作?
所以,相较于跟随政治正确骂东骂西,我们依然坚持用比赛场景来做评断。
这场比赛,从0-0到0-2,曼联出现的问题不是战术问题,不是三后卫或四后卫的问题,解决不了长传球,无法给对手射门带来压力,就是单纯的人员能力问题。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会把矛头针对阿莫林和他的343。
可是,阿莫林有没有问题?
当然有。
一个夏天,俱乐部不补后卫、不补中场,甚至还在最后一天选择削弱门将位置,你阿莫林有没有提出过反对意见?
如果没有,要么傻,要么怂。
过去的这个夏天,俱乐部在中场送走埃里克森、科利尔,却毫无进补,你阿莫林是否真的觉得布鲁诺+卡塞米罗的接近70岁组合足以应对英超联赛?
中场不行,后卫和前锋表现强势也可以弥补,那么在后卫不进补,仍然需要信任马奎尔、约罗、利桑德罗-马丁内斯、海文和一帮由边后卫代打的边中卫,加上前锋线彻底大改,所谓的三叉戟之间需要时间和磨合和适应的情况下,你阿莫林是否觉得中场问题可以被掩盖?
如果是,那就是傻。
作为曼联队史的第一位Coach,我们已经看到了阿莫林在转会事务的话语权下降,更没有了滕哈赫时期的嫡系问题,但你阿莫林是否参与了曼联本赛季的建队工作?在比如面临买中场还是买中锋,威尔考克斯主导推动买中锋的时候,你阿莫林是否最终也同意了?
如果是,那你活该。
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不认为曼联本场比赛的问题出现在战术体系层面,因为就像我们在比赛过程中所说的,你可以看到曼联能探索到布伦特福德的空间,但球员之间的失误很多很多,致使一些看起来即将打开局面的进攻,最后都没有打好:
除了这些失误之外,也包括球员心态失衡之后,导致的一些本有机会发展更好的进攻,都草草收场:
而在后场,面对布伦特福德其实非常粗糙,根本谈不上到什么战术的进攻,曼联屡屡出现个人能力上的问题:
尤其是在马奎尔的身上,比如这次应对布伦特福德的传中,不知为何先后撤一步的他,等到需要再把身体弹出来争夺落点的时候,你就不要指望他了:
包括这一次理论上需要先补后顶,实际上德里赫特很快归位,只是需要马奎尔多跑两步,回到位置上尽快向前弹的时候,马奎尔就做不到了:
防守端导致0-2,进攻端导致落后的比分长时间保持,这一切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制约着曼联的表现,所以从战术角度上来说,阿莫林在下半场比赛换上约罗和梅努,都是正确的调整,有机会通过层层递进,一步步向前构筑起优势。
否则,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曼联在这场比赛的中后场中路的运转能力非常惊悚,巴因迪尔、卢克-肖、马奎尔、德里赫特和乌加特,中后场中路的6人当中,5人都不以处理球见长,这就是布鲁诺和库尼亚需要频频大幅回撤拿球的原因:
也就是在换人过后,曼联一度惊险地制造了布伦特福德的犯规,获得了点球机会,甚至有机会制造人数优势,但面临沉重压力的布鲁诺没有罚中:
在我这,这一球罚丢完全可以理解,心态失衡是一方面,压力沉重则是另一方面,布鲁诺此前能罚中对阵伯恩利的那粒绝杀点球,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连经验最为丰富的主教练都深感压力沉重,无法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那我不愿苛责也只是球员的布鲁诺,相较于批评布鲁诺,曼联从上到下更应该看看自己为何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参与竞争。
等到没能做到2-2之后,曼联实际上已经黔驴技穷,阿莫林也只能把手头上所有的进攻牌都打出来,从而导致了攻守失衡。
所以,有可能2-2,自然也有可能1-3:
这就是曼联最终遭遇的比赛结果。
实际上,我也可以理解将曼联失利和如今弱势的原因归结为战术体系的朋友们的看法,比如在此前的比赛之后,当我们提到卢克-肖该跟不跟,该落不落,缺乏三后卫体系下的防守意识的时候,阿莫林的战术没有帮助到球队,反而增加了混乱,样子是很清楚的。
然而,当大家将矛头指向战术体系的时候,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曼联球员的能力还是足够的,却因为战术体系而受到了影响。
我和很多朋友的分歧就在这里,我不认为曼联球员的能力是具备竞争力的,在这个夏天过后,尤其如此。
在这场比赛,当曼联因为两个长传球而被击倒,就更是如此了。
从门将到后卫,从中场再到前场,我认为曼联球员的能力匮乏是非常清晰的。
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来,曼联综合能力最出色的球员就是库尼亚,但库尼亚在狼队防守反击的环境下,在身侧有中锋支撑的体系下,也只是场均0.5球的水平。
谢什科和姆贝乌莫在上赛季的进攻效率,大致也是如此。
所以在三人的特点并不能搭配到一起的情况下,曼联的进攻效率并没有如管理层和教练所愿,呈现大幅度的增长,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是俱乐部和教练在识人层面的问题,不是战术体系层面的问题,因为你只要和水晶宫的三叉戟,马特塔-埃泽-萨尔进行表现上的一一对比,就知道曼联的三叉戟差在哪里了。
至于后场,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曼联在本赛季的混乱,是非常清晰的建队层面的混乱。
阿莫林可以看到某些问题,比如在说出球队需要侵略性过后,德里赫特替换掉了约罗,在对阵切尔西的比赛里对身前区域的球员进行了强度很高的钳制。
然而,约罗坐上替补席,德里赫特打到边中卫,中卫谁打?只能是马奎尔,于是在这场比赛,马奎尔移动不佳的毛病就出来了,这还是阿莫林已经判断到布伦特福德会打长传和高球,球队需要更多正面和高点防守能力的情况下。
所以在现有资源下,按下葫芦起了瓢,这才是曼联的常态。
问题的关键,其实就是这个现有资源。
当然了,阿莫林或许也会在某一天改打四后卫,或许就是下一场对阵桑德兰,就像当年索肖濒临下课时,也曾改打三后卫一样。
到了那时,教练就只能祈祷,祈祷改变战术体系真的有作用,因为一旦改打四后卫也无法保证稳定赢球,那阿莫林就彻底没有留任的价值了。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预判到,曼联改打四后卫之后的另一幅惨状。不必说太多,有一点大家都可能已经忘了,滕哈赫时期,曼联的一大顽疾就是后场出球不顺,甚至屡屡被对手在前场抢断。
为此,滕哈赫引进奥纳纳这名以出球见长的门将,弃用马奎尔,很想引进德容未果,只好引进埃里克森和租借阿姆拉巴特,甚至还让达洛特等人内收中路,尝试着构筑更稳健的出球体系。
结果呢?照样下课。
如今,奥纳纳远走土耳其,球队最靠谱的中卫便是德里赫特,身前后腰储备只有乌加特和卡塞米罗,想出好球,只能信任梅努或布鲁诺-费尔南德斯。
那防守呢?你要指望梅努或布鲁诺-费尔南德斯从后腰线落进后卫线,保护约罗等人和德里赫特的防守能力?
而且改打四后卫之后,无论你怎么布置,3个中场位置却只有5个人的储备,再碰上卡塞米罗停赛这样的时候,坑就已经天然地出现在后腰线上了。
更不必说,改打四后卫,当年拉什福德在边路到底用不用参与防守的问题就再次回归,你指望阿莫林具备不对称思路,那更是异想天开。
他如此信任343,就已经说明了他和那些主打433现代思路的教练是一路人了。
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曼联又来到了批评教练固执、不会变通、不懂得看人下菜碟的时候了,我们在各个后台的评论区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留言。
这些批评都是正确的,但也是意义不大的。
如果连安切洛蒂在年轻时也曾坚持442,甚至不惜放弃巴乔,让40岁的阿莫林就学会变通,其实也是强人所难,而所有的这些批评,都可以无缝套用在滕哈赫、索肖、穆里尼奥和范加尔的身上,问题就回到了从前。
曼联聘请阿莫林的初衷是什么?目标是打造一支什么样的球队?知道不知道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做出的工作量?能不能准确判断现有球员的能力和水平?了不了解引进的球员能否达到曼联想要的标准?
如今,阿莫林可能要因为这些问题而难逃下课的命运,那还有谁要一同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