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又被批评:1年投资十几亿,水平仅相当于非洲半职业队_佛得角_球员_中超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0-18 07:14:43阅读次数:0

10月份,非洲岛国佛得角历史性闯入世界杯决赛圈,该国媒体与球迷的庆祝热潮未退,一则来自上海媒体的报道却在中国足坛投下深水炸弹。

有记者采访佛得角当地华人时获悉,该国足球界普遍认为其半职业联赛的竞技水平“不输中超”。

这一评价将中国足球置于尴尬境地——中超16支球队年投资总额超十亿元,其产出竟与球员月薪仅1600元人民币的非洲半职业联赛相当。

图片

首先,佛得角联赛的运营模式与中国足球形成尖锐对比。

该国联赛因基础设施薄弱、商业化程度低,长期保持半职业状态。

球员平均月薪约200欧元,多数人需兼职打鱼、旅游或教育工作维持生计。

然而,这一看似原始的体系却成为国家队的“人才摇篮”。

图片

凭借与前宗主国葡萄牙的紧密联系,佛得角球员可无缝对接葡超、葡甲等欧洲联赛,过去十年间已向海外输送超过30名国脚。

2025年世界杯预选赛中,佛得角队凭借效力于法甲马赛队的中场核心班巴·迪昂、意甲都灵队前锋罗德里格斯的进球,淘汰喀麦隆等传统强队晋级正赛。

反观中超联赛,尽管金元时代已过,投资规模仍远超多数亚洲竞争对手。

图片

豪门俱乐部年预算维持在2-3亿元,中游球队亦需投入6000万元以上。

但巨额资金并未转化为竞技成绩:国家队世界排名跌至第94位,连续六届无缘世界杯;青年军层面,全国注册青训球员仅8.3万人,不足日本的五十分之一。

更严峻的是,联赛商业价值持续萎缩,赞助金额从巅峰期44亿元锐减至4亿元,央视已连续两年停播中超赛事。

图片

不仅如此,留洋球员的断层折射出系统性问题。

目前欧洲五大联赛中无一名中国球员,武磊2022年从西班牙人队回归后,留洋火种彻底熄灭。

近年虽有吴少聪短暂登陆土超、侯永永效力挪威甲级联赛,但均因无法获得稳定出场时间选择回流中超。

与之对应的是,佛得角全国人口仅50余万,却有23名球员分布在欧洲主流联赛,其中5人担任俱乐部主力。

这种差距源于截然不同的培养理念:佛得角球员自幼接受葡萄牙青训体系熏陶,而中国青训仍困于“重体能轻战术”的陈旧模式。

图片

更加糟糕的是,投资效率的低下令人触目惊心。

2015至2025年间,中超累计烧钱300亿元,国家队胜率却从68%暴跌至41%。

某北方俱乐部曾以亿元天价引进巴西边缘国脚,该球员两年仅出场9次;另一南方豪门投资7亿元建设全球顶级的训练基地,但其U19梯队去年竟输给校园足球冠军球队。

青训层面,山东鲁能足校年均培养费用达6万元,但学员成为职业球员后月薪仅五六千元,成才率不足1%,导致众多家庭因“12年72万元投入可能血本无归”而却步。

图片

不过,希望之光偶有闪现。

U16国青去年击败乌兹别克斯坦晋级和平杯决赛,刘诚宇、蒯纪闻等新星获法甲欧塞尔俱乐部关注;2025赛季中超上座率回升25%,江苏、广东等地推行“校园联赛对接职业梯队”模式初见成效。

但这些亮点难掩整体颓势——当佛得角球员在欧冠赛场进球时,中国足球的参照系已从“赶日超韩”降格为“对标非洲半职业联赛”。

图片

佛得角证明,精准的海外输送与务实的青训比盲目烧钱更易培育竞争力。

对于中国足球,当务之急或许不是追加投资,而是重构从青训到留洋的全链条体系,让十亿元投入真正浇灌出匹配大国地位的绿茵硕果。

图片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