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凯恩和巴拉克的进球对吉拉西和费雷拉的犯规争议_动作_比赛_多特蒙德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双方实力均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国国家德比了。过去几年,拜仁和多特蒙德要么一方处于低谷,要么两队都状态不佳。尤其是多特蒙德,这几年卖掉了不少出色的球员,导致在德甲的表现有所下滑。具体到23到24赛季,反而拜仁和勒沃库森的比赛更像是国家德比。
但本赛季,拜仁和多特蒙德强势占据德甲前两名,这也使得首回合国家德比备受关注。比赛虽不十分精彩,却绝对展现了德国国家德比所应有的激烈和话题性。
其中最具争议的便是凯恩的那个进球。当时凯恩在禁区埋伏,接队友开出的角球头球破门,动作干净利落。然而通过慢动作回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凯恩进球前,他对盯防他的吉拉西实施了一个轻微的推搡动作。
赛后,对于这一进球,来自不同领域有不同立场的人士纷纷发表观点。拜仁方面的支持者认为这只是正常的对抗动作,裁判不应该判罚。如果这算犯规,那么比赛中有许多同样未被判罚的动作也应该如此。而多特蒙德的支持者则直接指责裁判毁了比赛,同时也否定了他们可能赢得比赛的机会。鉴于多特蒙德下半场的表现,他们确实有望在安联球场获胜。
事实上,足球比赛中的许多判罚都带有裁判的主观意识。有一种说法很让人讨厌——“可判可不判”。有些人对这种模糊态度感到不满,认为犯规就应该判罚,无犯规就不应判罚,理应天经地义,何必犹豫不决呢?
然而,足球运动复杂多变,任何判罚都需要结合比赛特殊情况进行考量。
凯恩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巧妙地游走在“可判可不判”的灰色地带。这一进球引起众多争议,显然存在着解释空间。但若将其置于激烈对抗的背景下,这项动作就完全合理。这或许便是顶级球员的心机所在。
如果将凯恩对吉拉西的隐秘动作视为犯规,那么2008年欧洲杯的历史也许需进行重新评估。
2008年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德国对阵葡萄牙。当时葡萄牙士气正盛,而勉强晋级的德国却备受怀疑。然而德国坚定决心,以3:2战胜对手,晋级四强。
然而,比赛并非没有争议。德国打入的第三球与凯恩的进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巴拉克站在禁区内,接队友开出的定位球头球命中球门。然而透过慢动作回放,我们清晰看到,巴拉克在防守他的费雷拉跳起时进行了微小的推搡。尽管这个动作微乎其微,且并未造成实质伤害,但却对对方的平衡产生了影响。在足球比赛中,节奏和平衡至关重要,即便短暂的失衡也可能导致失球。
实际上,巴拉克也运用了一些小聪明。他通过微妙动作破坏了对手的平衡,从而为自己创造了有利的头球环境。
当时没有VAR技术,而这个微妙的动作也未能构成明显犯规,因此费雷拉难以提出抗议。
如果这个动作被判罚,德国也许无法击败葡萄牙。因此,2008年欧洲杯的历史可能需要做出调整。也许决赛将演变成伊比利亚德比。
巴拉克同样是一位顶级球员,深谙在灰色地带寻找机会的智慧。
无论如何,这两次进球,如果被判罚,也就罚了。然而既然未被判罚,进攻方却获利,这或许显示出球员们的某种智慧和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