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中资收海外劲旅踢欧冠,国足留洋有新方向_联赛_女足_国米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1-06 08:04:01阅读次数:0

刚刷到消息时我差点跳起来——一家中国企业居然只花千把万人民币,就收购了能踢欧冠资格赛的哈萨克斯坦劲旅奥克热特佩斯! 这可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战略合作”,而是实打实的控股收购,本月底就能完成交易。 要知道,同样是中资收购,当年苏宁买国际米兰花了快20亿,星辉娱乐控股西班牙人也用了上亿欧元,结果武磊一走,俱乐部转眼就被转手卖了。

图片

但这次不一样,千万元级别的“白菜价”,换来的却是直通欧足联赛事的跳板,简直像捡漏了张欧冠入场券。

更让人心跳加速的是,哈萨克斯坦球队因为“脱亚入欧”早就是欧足联成员,联赛冠军能踢欧冠资格赛,中游球队也能蹭上欧协联。 想想看,要是咱们的年轻球员在这支中资球队踢出来,说不定哪天就能在欧冠镜头里看到中国面孔和皇马、拜仁过招!

这比挤破头去五大联赛坐冷板凳实在多了。

图片

哈萨克斯坦媒体爆出的细节很值得琢磨:收购方信息没公开,但当地市政部门全程开绿灯,连州长都亲自协助交易。

这种待遇可不是白来的——哈萨克斯坦足协负责人大卫·洛里亚直接表态,说外资投入能帮哈萨克足球发展,他们举双手欢迎。

明眼人都懂,人家看中的不仅是钱,更是中资背后可能带来的中国市场和资源互换。

图片

奥克热特佩斯这支球队本身也很有说头。

它是哈超老牌强队,拿过联赛冠军,底蕴不虚。 虽然哈萨克斯坦联赛名气不如五大联赛,但人家常年和欧洲球队交手,整体水平比中超只高不低。 举个栗子,他们的俱乐部阿斯塔纳早在2015年就打过欧冠正赛,虽然被马竞灌了4个球,但全球球探可是实打实盯满了90分钟。

往回看十年,中国老板们简直像集邮一样扫货欧洲球队:2014年收购荷甲海牙,2016年复星国际拿下英超狼队,苏宁接手国际米兰,连西布朗这种英超球队都被棕榈股份间接控股过。

那会儿资本出海搞得风风火火,仿佛买下俱乐部就能复制英超模式,回来搞体育小镇、青训基地。

但剧情很快垮掉。

星辉娱乐今年7月刚1.3亿欧甩卖西班牙人俱乐部,对比当年收购价简直亏本大处理;更多中资团队因为运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陆续抛售阿斯顿维拉、南安普顿这些球队。 说白了,盲目追豪门就像硬闯奢侈品店,看着风光,实际可能被溢价压得喘不过气。

但这次收购奥克热特佩斯,思路完全变了。

千万元级投入,相当于用买外援的钱盘下一支整队,风险可控得多。 而且哈萨克斯坦联赛的运营成本远低于五大联赛,中资完全可以耐心打磨球队,把它建成中国球员登陆欧洲的“实训基地”。

消息出来后,论坛里吵得最凶的就是:“去哈萨克斯坦踢球算哪门子留洋? ”有人吐槽哈超联赛水平低,但数据打脸很疼:2022年哈萨克斯坦国家队曾3-2干翻过欧洲杯冠军丹麦,其俱乐部经常和欧洲球队交手,比赛节奏完全不是中超能比的。 更扎心的对比是:哈萨克斯坦16岁小将达斯坦能被切尔西挖走,而中国同年龄段的王钰栋,哪怕在中超进球,看台上坐着的还是矿泉水推销商。

还有球迷担心文化适应问题。 但其实中哈足球早有交集:沧州雄狮用过哈萨克斯坦中场朱可夫,梅州客家的外援利索维奇也踢过哈萨克斯坦联赛。

甚至今年7月,中国女足球员谢婷已经加盟了哈萨克斯坦的奇姆肯特女足,成了探路先锋。

收购只是第一步,后续操作才是关键。

哈萨克斯坦联赛实行严格欧足联标准,青训中心冰箱里发现碳酸饮料都要罚5万欧。

中资管理层能不能适应这种管控,还得打问号。

如果中资接手后还是套用国内那套训练模式,哪怕把整支青年队送过去,可能也练不出欧洲水平的体能和意识。

但反过来想,要是能利用控股优势,把国内苗子送进奥克热特佩斯的青训体系,体验那种上午训练下午进零下110℃冷冻舱恢复的魔鬼节奏,差距或许真能缩短。 当年狼队被复星收购后,就靠全球化青训网络倒逼出不少人才,这种经验值得新东家参考。

日本球员当年也是从比利时、奥地利这些二级联赛起步,现在才遍地开花。 哈萨克斯坦联赛虽然非主流,但转播覆盖2.1亿家庭,欧战奖金动不动几百万欧元,这种曝光度和财力,对年轻球员吸引力不小。

其实球迷们吵来吵去,核心就一点:中国足球缺的不是天才,是靠谱的跳板。

王钰栋在中超能进球,但测试时动态平衡指数比哈萨克斯坦同龄人低一截;咱们球员跑动数据被英超碾压,最后15分钟失误率翻三倍——这些短板,在哈萨克斯坦联赛的高强度对抗中,或许才能硬碰硬练出来。

体育最前线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