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政策坑了自己?看看林加德怎么虐海港,就明白中超已经全面落后日韩_亚冠_穆斯卡特那_比赛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1-27 02:12:16阅读次数:0

上海海港队又输球了。

2025年11月25日的那个夜晚,上海浦东足球场的一万多名球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主队1比3败在韩国首尔FC脚下。 这已经是他们在亚冠赛场的三连败,小组赛五轮战罢,成绩单上可怜地写着1平4负,稳稳垫底。

图片

仅仅三天前,这支球队刚刚在大连庆祝完毕——他们提前一轮锁定了2025赛季中超联赛冠军,完成了辉煌的“三连冠”霸业。 一边是国内赛场的所向披靡,30场比赛轰入96球,刷新中超进球纪录;另一边却是亚洲舞台上的步履维艰,一胜难求。 这种极致的“内外温差”,成了悬在上海海港,乃至整个中超联赛头顶的最大问号。

队长王燊超在输给首尔FC后的场边发言,听起来有些轻描淡写。 他没有为亚冠的惨淡表现向球迷致歉,而是微笑着表示球队“实现了目标”,并承诺下赛季会为俱乐部的第五个联赛冠军而努力。 这番完全略过亚冠的表态,被不少球迷和媒体解读为一种信号:或许,亚冠联赛从一开始就不在上海海港本赛季的计划之内。

当你翻开数据统计,残酷的现实会更加刺眼。 上海海港上一次在亚冠赢球,还要追溯到整整一年前的2024年11月26日,当时他们客场3比1战胜蔚山FC。 自那以后,长达365天的时间里,他们在亚冠赛场的战绩是尴尬的2平8负,未尝胜绩。 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他们会发现,这支中超新科冠军已经连续26场亚冠比赛未能零封对手,上一次保持清白之身还是在遥远的2019年。

图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反差? 答案远非一句“不重视”所能概括。

主教练穆斯卡特那套在高位压迫、全攻全守的激进足球哲学,在中超联赛堪称“大杀器”。 相对较慢的比赛节奏和较低的对抗强度,让他的战术理念得以充分施展,甚至被冠以“恐怖足球”的名号。

然而,一旦踏上亚冠赛场,面对日韩球队更快的攻防转换、更精准的传球和更凶狠的逼抢,这套打法的弊端就暴露无遗。

赛季初,穆斯卡特一度坚持他惯用的4231阵型和高位压迫,结果在亚冠赛场遭遇惨痛的五连败。 这5场比赛,海港队进1球,狂丢14球,几乎被对手打成了筛子。 直到客场挑战广岛三箭,穆斯卡特才似乎“痛定思痛”,将阵型变为更务实的五后卫,最终1比1逼平对手,勉强止住了连败势头。 但战术调整缺乏持续性,有时在比赛中又会突然从541变阵343猛攻,导致防守空虚,反而被对手抓住反击机会。 一名球员在输给町田泽维亚后私下承认:“这场球我们踢得太急,压得太上……如果收回来慢慢踢,尤其是坚守5后卫防守体系,是有机会的。 ”

图片

然而,比战术不适更深层、更棘手的问题是球队单薄到可怜的板凳深度。

与首尔FC一战,堪称上海海港本赛季困境的缩影。 看看他们的首发名单:36岁的老将吕文君,整个赛季在中超仅替补出场5次,此役竟然作为首发中锋登场——这是他2025赛季的第一次首发。 之所以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安排,是因为球队的正印外援前锋莱昂纳多、加布里埃尔全部因伤高挂免战牌,专门注册踢亚冠的巴西中锋古斯塔沃还在停赛,连替补前锋李圣龙也有伤在身。 球队竟然找不出一名健康的正统前锋。

伤病名单长得惊人。

后防中坚蒋光太缺阵,左后卫李帅在上海养伤,年轻球员刘若钒、蒯纪闻等也无法登场。

这样一支缺兵少将的“海港队”,被媒体无奈地称为“乞丐版”。

反观他们的对手首尔FC,前曼联球星林加德被赋予绝对核心地位,两射一传,完全主宰了比赛。 海港队不是不努力,但当你派上一群替补甚至客串球员,去对抗对手的核心外援时,实力上的鸿沟光靠精神意志很难填补。

图片

这自然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上海海港的阵容厚度如此之差?

这又与中超联赛当下的外援政策息息相关。

2025赛季,亚冠联赛已经全面开放外援名额,允许最多5名外援同时登场。 而中超联赛仍执行“注册6人、登场5人”的限制。 这种政策上的“不对等”,使得中超球队在亚冠面对日韩俱乐部时,在外援使用上先天处于劣势。 当首尔FC可以排出一条由5名高质量外援组成的中轴线时,海港队却因为伤病和轮换,往往连5个外援都凑不齐。

更致命的是赛程冲突。 亚冠联赛如今改为跨年赛制,而其关键的小组赛阶段(9月至11月),正好与中超联赛最后的争冠冲刺期完全重叠。 是力拼一场亚冠小组赛,还是确保周末联赛拿下争冠关键3分? 对于俱乐部管理者而言,这几乎是一道不需要思考的选择题。 中超冠军带来的荣誉感和实际奖金(约5000万人民币)远超亚冠。 这种现实的利益考量,直接导致了战略上的倾斜。 穆斯卡特多次在亚冠比赛中进行大幅轮换,颜骏凌、王燊超等核心球员坐在替补席上,结果0比2输给J联赛的町田泽维亚。

这种选择被广泛视为为保联赛而做出的“战略放弃”。

图片

上海海港的亚冠困境,并非孤例。 2025赛季,参加亚冠精英赛的三支中超球队,最终包揽了东亚区的倒数三名。 这清晰地表明,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个俱乐部的层面,折射出“后金元时代”中超联赛整体竞争力的断崖式下滑。

当年广州恒大凭借天价外援两夺亚冠的“虚假繁荣”已然褪去,随着投资收缩、大牌外援离开,本土球员实力断层的问题彻底暴露在亚洲赛场。

国家队层面,中国男足在2025年3月世界排名跌至第94位(亚洲第14),创下近十年新低。

这与联赛的虚弱形成了可悲的呼应。

中超球员的平均薪资仍是日本J联赛球员的4倍,但竞技水平却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球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道出了许多人的无奈:“看着我们的中超冠军在亚洲赛场被一次次击垮,心里真不是滋味。 ”

对于上海海港而言,中超三连冠是值得骄傲的成就。 但他们在亚冠赛场上持续低迷的表现,以及队长王燊超赛后那段“漏嘴”的表态,共同描绘了一幅略显尴尬的图景:一支满足于国内称王,却似乎无力或无意在更广阔舞台证明自己的球队。 当王燊超只提联赛冠军而忽略亚冠惨败时,他或许无意间触碰到了当前中国足球的一个敏感神经:我们是否已经满足于在一个竞争力不断萎缩的联赛里自娱自乐,而失去了在亚洲赛场与强敌一争高下的心气和能力?

体育最前线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